今天是: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六 论学习
【字体:
六 论学习
作者:    新闻来源:    点击数:99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-05-05 22:23:59

子曰: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

 

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

 

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 

 

子曰:知之者,不如好之者。好之者,不如

 

乐之者。”

 

《论语·雍也》

 

 

子曰: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

 

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

 

《论语·子路》

 

 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

 

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,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
 

《论语·学而》

 

 

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
 

《论语·为政》

 

 

子曰:“由也!女闻六言六蔽矣乎?”对曰:

 

未也。

 

!吾语女。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

 

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

 

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

 

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

 

《论语·阳货》

 

 

子夏曰:“日知其所无,月无忘其所有,

 

可谓好学也已矣。

 

《论语·子张》

 

 

子曰:“由!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

 

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"

 

《论语·为政》

 

 

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

 

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

 

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
 

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

 

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
 

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

 

泉,用心一也;蟹六跑而二螯,非蛇、蟺之穴

 

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是故无冥冥之志者,

 

无昭昭之明;无惛惛之事者,无赫赫之功。

 

《荀子·劝学》

 

 

百发失一,不足谓善射;千里跬步不至,

 

不足谓善御;伦类不通,仁义不一,不足谓善

 

学。学也者,固学一之也。一出焉,一入焉

 

涂巷之人也;其善者少,不善者多,桀、纣、

 

盗跖也;全之尽之,然后学者也。

 

《荀子·劝学》

 

 

在下位不获乎上,民不可得而治矣。获乎

 

上有道,不信乎朋友,不获乎上矣。信乎朋友

 

有道,不顺乎亲,不信乎朋友矣。顺乎亲有道,

 

反诸身不诚,不顺乎亲矣。诚身有道,不明乎

 

善,不诚乎身矣。诚者,天之道也;诚之者,人

 

之道也。诚者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德,从容

 

中道,圣人也。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

 

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有

 

弗学,学之弗能弗措也;有弗问,问之弗知弗措

 

也;有弗思,思之弗得弗措也;有弗辨,辩之弗

 

明弗措也;有弗行,行之弗笃弗措也。人一能之,

 

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

 

虽柔必强。

 

《中庸》

 


   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,又从而庸之。不善学者,师勤而功半,又从而怨之。善问者如攻坚木,先其易者,后其节目,及其久也,相说以解。不善问者反此。善待问者如撞钟,叩之以小者则小鸣,叩之以大者则大鸣,待其从容,然后尽其声。不善答问者反此。此皆进学之道也。

 

《札记·学记》

 

【译文】
   善于学习的人,老师费力小,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,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。不善于学习的人,老师费力大,而自己的获却很小此埋怨老师。善于提问的人,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,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,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,时间长了,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。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。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,就像撞钟一样,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,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,等钟声响起之后,让它的声音响完。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。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。

 

学行之,上也;言之,次也;教人,又其次也。

 

扬雄 《法言》卷一  《学行》

 


  有学艺者,触地而安。自荒乱以来,诸见俘虏。虽百世小人,知读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者,尚为人师。虽千载冠冕,不晓书记者,莫不耕田养马。以此观之,安可不自勉耶?若能常保数百卷书,千载终不为小人也。

  
  【译文】

  有学问有手艺的人,走到那里都可以站稳脚跟。自从兵荒马乱以来,我见过不少俘虏,有人虽然世代相传代都是平民百姓,但由于懂得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还可以给别人当老师;有些人,虽然是世代相传的世家大族子弟,但由于不会书写,无不去给别人耕田养马,由此看来,怎么能不努力学习呢?如果能够经常存几百卷书籍,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沦为平民百姓。

  【评语】

  优胜劣汰是永恒的自然规律。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,没有了世袭爵位,没有了贵族权势,大锅饭铁饭碗已砸烂。把每一个人都推上了生活大舞台,需要每个人去奋斗、去拚搏、去抗争。而这凭什么,靠什么呢?只有知识。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:知道就是力量道出了真理所在。

 

《顔氏家训》卷三《勉学》

 

 

人生小幼,精神专利,长成已后,思虑散逸,固须早教,勿失机也。吾七岁时,诵灵光殿赋,至于今日,十年一理,犹不遗忘;二十之外,所诵经书,一月废置,便至荒芜矣。然人有坎壈,失于盛年,犹当晚学,不可自弃。孔子云:“五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魏
武、袁遗,老而弥笃,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。曾子七十乃学,名闻天下;荀卿五十,始来
游学,犹为硕儒;公孙弘四十余,方读春秋,以此遂登丞相;朱云亦四十,始学易、论语;
皇甫谧二十,始受孝经、论语:皆终成大儒,此并早迷而晚寤也。世人婚冠未学,便称迟
暮,因循面墙,亦为愚耳。幼而学者,如日出之光,老而学者,如秉烛夜行,犹贤乎瞑目而
无见者也。

 

《顔氏家训》卷三《勉学》

 

 

译文:人在幼小的时候,精神专注敏锐,长大成人以后,思想容易分散,因此,对孩子要及早教育,不可错失良机。我七岁的时候,背诵《灵光殿赋》,直到今天,隔十年温习一次,还没有遗忘。二十岁以后,所背诵的经书,搁置在那里一个月,便到了荒废的地步。当然。人总有困厄的时候,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,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,不可自暴自弃。孔子说:“五十岁时样习《易》,就可以不犯大错了。”魏武帝、袁遗,到老时学习的更加专心,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。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始学习,最后名闻天下;荀子五十岁才开始到齐国游学,仍然成为大学者;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《春秋》,后来终于当了丞相;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《易经》、《论语》的,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学习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,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学者。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。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始学习,就说太晚了,就这样一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,什么也看不见,也够愚蠢了。从小就学习的人,就好像日出的光芒;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,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,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

 

 

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方今圣贤相逢,治具毕张。拔去凶邪,登崇畯良。占小善者率以录,名一艺者无不庸。爬罗剔抉,刮垢磨光。盖有幸而获选,孰云多而扬?诸生业患不能精,无患有司之不明;行患不能成,无患有司之不公。

 

韩愈《进学解》

 

 

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,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;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,而败坏由于因循随便。当前圣君与贤臣相遇合,法制健全。拔除凶恶奸邪,晋升英俊善良。具有微小优点的都已录取,称有一技之长的无不任用。搜罗人材,加以甄别、教育、培养,对他们刮去污垢,磨炼得闪闪发光。大概只有侥幸而得选上的,谁说多才多艺而不被高举呢?诸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,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;只怕德行不能成就,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。

 

 

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,志小则易足,    为学所急,在于正心求益,若求之不已,无有不获,惟勉勉不忘为要耳。 人若志趣不远, 心不在焉,虽学无成。人惰于进道,无自得达。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,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,德薄者终学不成也。 ..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张载:《张载集·拾遗》

 

易足则无进;气轻则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亡而为有,以未知为已知,未学为已学。人之有耻于就问,便谓我好胜于人,只是病在不知求是为心,故学者当无我。

 

张载 《张载集·经学理窟》

 

學欲速不得,然亦不可怠 。才有欲速之心,便不是學。學是至廣大的事,豈可以迫切之心為之?

 

《二程集》程颐:《遗书》卷一八

 

 

今人读书全不作有用看,且如二、三十年

 

读圣人书,及一旦遇事便与闾巷无异。或有一

 

听老成人之语,便能终身服行,岂老成人之言

 

过于六经哉?!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。

 

吕祖谦:  《吕东莱先生遗集》卷二十

 

《杂说》

 

 

读书始读未知有疑,其次则渐渐有疑,中

 

则节节是疑,过了这一翻,后疑渐渐解.以至

 

融会贯通,都无所疑,方始是学。

 

朱熹:《晦翁学案》

 

 

读书无疑者,须教有疑,有疑者却要无疑,

 

到这里方是长迸。

 

朱熹:《学规类编》

 

 

端礼窃闻之朱子曰。为学之道. 莫先于穷理。穷理之要. 必在乎读书。读书之法, 莫贵乎循序而致精。而致精之本, 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。此不易之理也。其门人与私淑之徒。会萃朱子平日之训,而节序其要。定为读书法六条如左。

 

曰循序渐进,曰熟读精思,曰虚心涵咏,曰切己体察,曰著紧用力,曰居敬持志。
  循序渐进。
  朱子曰:“以二书言之. 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。以一书言之. 篇章句字。首尾次第,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。量力所至而谨守之。字求其训,句索其旨,未得乎前, 不敢求乎后。未通乎此, 不敢志乎彼。如是, 则志定理明, 而无疏易陵躐之患矣。若奔程趁限。一向趱着了。则看犹不看也。近方觉此病痛不是小事。原来道学不明。不是上面欠工夫。乃是下面无根脚。”其循序渐进之说如此。

  熟读精思。
  朱子曰:“荀子说,诵数以贯之。见得古人诵书,亦记遍数。乃知横渠教人读书必须成诵,真道学第一义。遍数已足, 而未成诵,必欲成诵。遍数未足, 虽已成诵,必满遍数。但百遍时,自是强五十遍。二百遍时, 自是强一百遍。今人所以记不得,说不去。心下若存若亡,皆是不精不熟,所以不如古人。学者观书,读得正文,记得注解,成诵精熟,注中训释文意,事物名件,发明相穿纽处,一一认得, 如自己做出底一般,方能玩味反覆,向上有通透处。若不如此,只是虚设议论,非为己之学也。”其熟读精思之说如此。

  虚心涵泳。
  朱子曰:“庄子说,吾与之虚而委蛇。既虚了,又要随他曲折去。读书须是虚心。方得圣贤说一字是一字,自家只平着心去秤停他,都使不得一毫杜撰。学者看文字,不必自立说,只记前贤诸家说便了。今人读书,多是心下先有个意思了,却将圣贤言语来凑他底意思。其有不合, 便穿凿之使合。如何能见得圣贤本意。
其虚心涵泳之说如此。

  切己体察。
  朱子曰:“入道之门,是将自身入那道理中去,渐渐相亲,与己为一。而今人道在这里,自家在外,原不相干。学者读书,须要将圣贤言语, 体之于身。如克己复礼,如出门如见大宾等事,须就自家身上体复。 我实能克己复礼, 主敬行恕否?件件如此, 方有益。”其切己体察之说如此。

  着紧用力。
  朱子曰:“宽着期限,紧着课程。为学要刚毅果决,悠悠不济事。且如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是甚么精神,甚么筋骨。今之学者, 全不曾发愤。直要抖擞精神,如救火治病然,如撑上水船,一篙不可放缓。”其着紧用力之说如此。

 

居敬持志。
  朱子曰:“程先生云:‘涵养须用敬,进学则在致知’。此最精要。方无事时,敬以自持,心不可放入无何有之乡,须是收敛在此。及应事时, 敬于应事;读书时,敬于读书;便自然该贯动静,心无不在。今学者说书, 多是捻合来说,却不详密活熟,此病不是说书上病,乃是心上病。盖心不专静纯一,故思虑不精明。须要养得虚明专静,使道理从里面流出方好。”其居敬持志之说如此

 

程端礼:《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》

 

第三册卷三 《朱子读书法》

 

 

水在釜中,非火不能热也;种在土中,非

 

春不能生也;愚在心中,非学不能破也。今天

 

下学非不学也,所学在于周欲,而不为破愚。

 

是以世丧道,道丧世,世道交丧之风,扇之未

 

已也。噫,扇之未已,则将有不可胜言者至矣。

 

真可:《紫赫老人集》卷丸,

 

《长秘茹退》

 

 

夫古者学有大小,而道不分於精粗;任有

 

小,而人不分於贵贱。故於学无遗理,於人

 

无抑材。自魏、晋以还,尚浮言,别流品,而

 

隋、唐益厉之以科举,于是乎学者舍其所当习,

 

而骛於无实之文词,习於此者,斯以为贤;得

 

於此者,斯以为贵;而先王之道郁不行者,越

 

数百年。

 

方苞:《方苞集》卷五

 

《书韩退之学生代斋郎议后》

 

 

人有恒言曰:“学问”。未有学而不资于问者也。土非土不高,水非水不流,人非人不济,马非马不走。绝世之资,必不如专门之夙习也;独得之见,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。巧者不过习者之门。合四十九人之智,胜于尧、禹。岂惟“自视欿(kǎn)然”哉?道固无尽臧,人固无尽益也。是以鹿鸣而相呼,伐木同声而求友。

 

魏源《古微堂集》《默觚·治篇》一

 

 

译文:

 

(集合许多人的才智,一定能胜过尧、禹)难道只是自视谦虚吗?道义原本也不全是美好的,人原本也不全是完美的。(所以人通过鹿之鸣叫、伐木之声来寻找友人。)

 

 

夫学者之於道,非知其大略之难也,知其

 

精徼之际固难矣。  孔子之徒三千,其显者七

 

十二人,皆高世之材也,然独称颜氏之子,其

 

殆庶几乎?  及回死,又以谓无好学者。  而回

 

亦称夫子曰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子贡

 

又以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。是以

 

取舍不能无失於其间也,故曰:“学然后知不

 

足”,岂虚言哉!

 

曾巩:  《曾巩集》卷一一

 

《说苑目录序》

 

 

子夏曰:贤贤易色。事父母能竭其力,

 

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言而有信,虽曰未学,

 

吾必谓之学矣。”

 

《论语·学而》

 

 

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。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
 

荀子《劝学》

 


   译文:

 

君子说:学习不可以停止是从蓝草中提取的,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;冰是水凝成的,但它比水更冷。一块木材很直,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,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,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画的圆。即使又晒干了,也不再能再挺直,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。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,斧锯加工就直了,金属拿到上磨过就锋利了,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,就能聪慧明达,行为就会没有过错。

 

 

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渊,不知地之厚也;不闻先生之遗言,不知学问之大也

 

荀子《劝学》

 

译文:

所以不登上高山,就不知道天的高旷;不靠近深渊,就不知道大地的厚实;不听先生留下的话,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。

 
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非生异也,善假于物也

 

 

《荀子·劝学》

 

译文:

 

我曾经整天思考,却不如片刻的时间学习的东西多;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,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范围广。登上高处招手,手臂并没有加长,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;顺着风向呼喊,声音并没有增大,但听的人都听得清楚。借助车马的人,不是脚走得快,却能到达;借助船只的人,不是善于游泳,却能横渡江河。君子的资质(同一般人)没有不同,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。

 

 

夫学者,所以求益耳。见人读数十卷书,便自高大,凌忍长者,轻慢同列,人疾之如仇敌,恶之如鸱枭。如此以学自损,不如无学也。

顔之推《顔氏家训》卷三《勉学》

 

译文:

 

学习,是为了求得长进。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,便自高自大,欺侮长者,轻视同辈人。这样,别人自然像对仇敌一样恨他,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。像这样的人,学习反而对自己有害,不如不学习。

 

 

 

钱思公虽生长富贵,而少所嗜好。在西洛时,尝语寮属言:平生惟好读书,坐则读经史,卧则读小说,上厕则阅小辞,盖未尝顷刻释卷也。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,每走厕,必挟书以往,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,其笃学如此。余因谓希深曰:余平生所作文章,多在三上,乃马上,枕上,厕上也。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。

 

欧阳修:《归田录》

 

 

译文:

 

(钱思公)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,却没有什么嗜好。在洛阳的时候,曾经对僚属说:平生唯独爱好读书,坐着读经书、史书,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,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。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。谢绛(谢希深)曾经说: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,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,古书之声,清脆响亮,远近都能听见,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。我因此对谢绛说:我平生所作的文章,多半在三上,即马上、枕上、厕上。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。
   
启示: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,惜时好学才能有成就。

 

 

异史氏曰:“性痴则其志凝,故书痴者文必工,艺痴者技必良。世之落拓而无成者,皆自谓不痴者也。且如粉花荡产,卢雉倾家,顾痴人事哉!以是知慧黠而过,乃是真痴,彼孙子何痴乎!”

 

蒲松龄:《聊斋志异》卷二《阿宝》

 

 

译文:

 

生性沉迷于做某事的人必然情志专一,喜爱读书的人必然文笔漂亮这,专心于技艺的人其作品必然上乘。一辈子事事无成的人,都会说自己是没有专心的缘故。比如说因贪色而倾家荡产,

 

 

 

今有人於此,能读四库书,而约者不明,

 

书多奚为?夫约者,心也。心为万化之主,反

 

不能自信,乃勤朽骨糟粕,惑矣!或曰:敢问

 

心所,曰:在眼能见,在耳能闻,如生心动

 

念,即情也,非心也。噫!惟明心者,可与复

 

性矣!

 

真可:《紫柏老人集》卷九

 

《长松茹退》

 

 

子曰:记问文章不足以为入师,以其所学

 

者外也。师者何也?谓理义也。学者必求师,

 

从师不可不谨也。

 

《二程集》,程颢、程颐:《粹言》

 

卷一

 

 

性不能自贤,必有习也;事不能自知,必

 

有见也。习之是,而见之广,君子所以成也。

 

李觏:《李觏集》卷第三,《易论第四》

 

 

师也者,以正道决人所行者也。人每乐于行

 

道,然多在疑似之问,师则从而决之,故记问

 

之学,不足为入师,必相示以道德,而道德之旨,

 

亦不尽在语言,当先养弟子固有之性,使

 

仁义之智常存于心,而后能服习道德也。若于

 

固有之良,弃之不顾,独以讲论诵习为业,技

 

虽精,而心则凿,丧德丧志,莫此为甚,人才

 

之坏无日矣。圣贤教人,不惟悯人不成其才,

 

更恐由我败坏其才,故不可告以不师圣之言,

 

不可折以不同道之辨。委曲向导,开拇悟之几,

 

以相迎养,养丑耻之心,以勖奋发。

 

胡承诺:《读书说》卷二《师说》

 

 

【伊本·阿里·穆加发】:有知识的人首先

 

要教育自己。有了知识专门用来帮助别人,对

 

自己不能帮助,正如一眼清泉,人们饮它的清

 

凉水解渴,清泉本身却享受不到。又如春蚕,

 

用毕生精力织成一枚精致的茧,到头来也不是

 

自己享用。寻求知识的人,首先用知识规劝自

 

己,然后应当传授给旁人。有知识的人不应嘲

 

笑旁人的缺点,因为自己也有这个缺点,正如

 

瞎子不应嘲笑旁人看不见。明智的人失去了东西

 

不应自责,也许无意中会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。

 

[阿拉伯]伊本·阿里·穆加发:

 

《卡里来和笛本乃·序言》

 

 

永恒的财富是学问真知,

 

其他一切财富皆不足挂齿。

 

[印度]瓦鲁瓦尔:

 

《古拉尔箴言·政事篇》

 

 

向学者求教似饿者乞食,

 

虽卑躬犹高尚;

 

在学者面前充耳不闻,

 

似高傲而实卑鄙。

 

[印度]瓦鲁瓦尔:

 

《古拉尔箴言·政事篇》

 

 

【欧麦尔二世指示教师]“你教他们的第一

 

课,应该是痛恨各种娱乐,因为娱乐是以恶魔的

 

诱惑开始,以真主的震怒结束的。

 

[阿拉伯]伊本·召齐:《先知传》

 

 

只有处于闲职之时才能更多地学习,与

 

人的交往也密切,可以取得更多的收获。在荣

 

耀的岗位上看起来很华丽,实质上收益甚少。

 

[日本]大平正芳:《春风秋雨》

 

 

读书并不是为了雕琢磨炼文章,而是要

 

找出自己生活实践的光明。

 

[日本]大平正芳:《春风秋雨》。

 

 

学问并不是命运赐给某个别人的福分

 

[蒙古]·嘎丹巴:《两个专家》

 

 

无论怎样博闻强记,至多不过是提高应付。

 

智力竞赛的能力罢力。这正是信息化社会中的

 

知识型、或者知识积蓄型人物的悲剧。不管收

 

集多少知识,基本上都不过是的增大而

 

已。干草堆得如山高,到了都是马饲斟。

 

掌握大量的知识,如果不能转化为

 

,结局与不了解这知识一样。由于大量

 

吸收知识反而给观察事物带来障碍的例子也并

 

不少见。已知的知识变为陈见,会阻碍人们用

 

率直的眼光观察事物。老字号的商店、传统型、

 

家族经营型的企业中常有这种例子,他们不了

 

解时代的需求与自己的知识之间已经有了

 

分歧。

 

在信息化社会,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:

 

过去的知识未必有用。

 

信息化社会要求有不断地积极地汲取新事

 

物的姿态。为此,需要多多了解变化,不断选

 

择、取舍,做好知识的新陈代谢。更重要的是,

 

对新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甄别,从中发现新的生

 

活方式,并以坦率的态度进行再编辑。

 

[日本]谷口正和:《第三感性——

 

一种新的观察和分析方法》

 

 

关于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,他曾说过这样

 

的话: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益的,但我却觉得

 

牢牢记住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也就是说,对于事物的原理、定理或方程

 

式这一类基本的东西,如果不能熟记,也就不

 

可能有新的发展。对于这些基本的东西,如果

 

不去记它,那以后的学习也就靠不住了。

 

[日本] 户川猪佐武:《田中角荣传》

 

 

读书本是一种消磨孤独之时间的方法,它

 

能培养人忍耐地度过孤独之时光的能力。同时,

 

也沟通了与他人在感情和经验上的相互交流。

 

从这个意义上说,读书是间接的交友方法,也

 

是向创造迈出的第一步。

 

[日本]箱畸总一:《论孤独——超越

 

孤独》第3

 

 

精通一本书,把一本书作为人生的主心骨,

 

最后肯定会引起亲近万卷书的兴趣。能够经常

 

把书籍放在手边,随时翻阅的人,起码可以说

 

他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。

 

我想起某个哲学家的话:  一个人家没有

 

书籍,等于是没有主人。读一本书的人如同在人生中插入了一根钢筋,会坚强不倒的。

 

[日本]池田大作:《读一本书的人》

 

 

在学习中自由的好奇心比严厉的约束要更

 

有价值。

 

奥古斯丁:《忏悔录》l14

 

文章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  • 上一篇教育新闻:
  • 下一篇教育新闻:
  • 天问家庭教育网
    天问家庭教育网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
    华清家庭教育主办
    建议使用IE6.0及以上版本 在1024*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
    回到顶部